希金的铜像尽收眼底。大概是缘分,非让我在这个美好而难忘的季节与普希金
相逢,【A】心中便涌出许多普希金明丽的诗句,春水一般荡漾。
②其实,大多上海人对他冷漠得很,匆匆忙忙地从他身旁川流不息地上班、下班,看都不看他
一眼,好像他不过是没有生命的塑像,身旁的水泥电杆一样。提起他来,绝不会有决斗的刺激,甚至说不
出他哪怕一句短短的诗。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于是,人们绕过他,到前面不远的静安寺买时髦的衣装,
到旁边的教育会堂舞厅跳舞,到身后的水果摊、酒吧间捧几只时令水果或高脚酒杯……
③当晚,和朋友去拜谒普希金。天气很好,4月底上海不冷不燥,夜风吹送着温馨。铜像四周竟然了
无一人,散步的、谈情说爱的,都不愿到这里来。月光如水,清冷地洒在普希金的头顶。
④我很替普希金难过。我想起曾经去过的莫斯科阿尔巴特街的普希金故居。那一年我去时正淅淅沥
沥下着霏霏雨丝,故居前,铜像下,依然摆满鲜花,花朵上沾满雨珠宛若凄清的泪水。甚至有人在悄悄背
诵着普希金的诗句,【B】那诗句便也如同沾上雨珠无比温馨湿润,让人沉浸在一种远比现实美好的诗的
意境之中。
⑤而这一夜晚,没有雨丝、没有鲜花,普希金铜像下,只有我和朋友两人。普希金只属于我们。
⑥第二天白天,我到这里,几位老人打拳,几个小孩玩耍,没有人注意普希金。铜像孤零零地立在
f格外灿烂的阳光下。
⑦朋友告诉我:这尊塑像已是第三次塑造了。第一尊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中,第二尊毁于我们自
己的手中。莫斯科的普希金青铜像屹立在那里半个多世纪安然无恙,我们的普希金铜像却在短短时间之内
连遭两次劫难。年轻人早把那些悲惨的历史当成金庸或琼瑶的故事书?据说连残酷的沙皇读了普希金的诗
还对他表示敬意,而我们却不容忍普希金,不是把他推倒,便是把他孤零零地抛在寂寞的街头。
⑧离开上海的那天下午,我再一次来到普希金的铜像旁。阳光很好,碎金子一般缀满普希金的脸庞。
真好,这一次普希金不再孤独,身旁的石凳上正坐着一个外乡人。我为遇到知音而兴奋,跑过去一看,失
望透顶。他的手中拿着一架微型计算机正在算帐,很投入。他的额头渗了细细的汗珠。
⑨普希金像的正面,石座底部刻有的“普希金(17991837)”字样中,偏偏“金”字被黄粉笔涂
满。莫非只识得普希金中的“金”字吗?
⑩我静静地坐在普希金的石凳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阳光和微风在无声流泻。我望着普希金,普
希金也望着我。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0、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