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专家围绕水系统综合规划及整治、“海绵城市”建设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监测评估体系及平台建设、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体系、PPP模式项目运作及典型案例剖析等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针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建议。2016年8月8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发布,从发展新型城镇化技术角度明确提出,推动海绵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精细化管理,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构建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和基础设施智能管控系统,推动智慧住区、社区和园区建设,全面推进区域人居环境优化提质和城市文脉传承,为建设绿色、智慧、创新、人文、紧凑型城市提供科技支撑。2016年10月3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易军在“2016世界城市日论坛”上表示,我们将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筑牢城市发展硬件基础。大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优化街区路网结构,着力解决各种城市病。2016年11月20日,鲁英城镇化建设商贸对话在山东召开,聚焦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英国在PPP模式项目、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有着先进理念和丰富经验,在城市发展、公共服务领域拥有大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机构和企业,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11月30日,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中“尽快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项目,经验成熟后及时总结宣传、有效推开”的指示精神,由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提供智库支持的《中国海绵城市》专刊正式出刊,作为国务院及各部委有关海绵城市建设政策法规、经验交流、业务指导等资讯的权威发布平台,也是全国第一家国家
f级海绵城市建设专业媒体。2016年12月5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发布,明确要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区域整体治理,避免大拆大建。城市新区以目标为导向,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合理控制开发强度。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加强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和绿地、雨水调蓄与排水防涝设施等建设。2016年12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七部门联合制定发出《关于加强京冀交界地区规划建设管理的指导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