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每一种运算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掌握这些理论依据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如果不懂算理,只是机械训练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不谈灵活运用了。因此,在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对时,要特别注意讲清算理及法则的导出,力求做到直观、具体、透彻,以达到使学生充分理解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简便方法计算37x9937时,用乘法分配律很容易把最后的37看成0个,如果我们让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实际上是99个37加1个37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37x(991)。可见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讲清算理、掌握法则、懂得理论是十分重要的。4、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计算能力提高的保证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仔细看、二认真想、三耐心算、四细心查。
(1)仔细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
(2)认真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3)耐心算:1、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不能潦草,不涂改,格式一定要规范,保持作业整齐美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
3
f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2、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给他们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3、要善于有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爱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布置了作业,有的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有的干脆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
(4)细心查:就是细心检查。1、计算完,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2、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3、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4、在做好自查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互查,然后上交学习小组长复查,对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