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11交通状况12人文状况13工程量14工程预算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21工程地质21水文地质3监测的目的及意义31目的1)通过监测了解地层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明确工程施工对地层的影响程度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2)通过监测了解支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物的变形及受力状况,并对其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价。3)通过监测了解施工方法的实际效果,并对其进行适用性评价。及时反馈信息,调整相应的开挖、支护参数。4)通过监测,收集数据,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规范修改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32意义1)有利于提供用于控制和显示各种不利情况下工程性能的评价和在施工期、运行初期和正常运行对工程进行连续评估所需要的资料。2)有利于修改完善工程设计。监测除表明工程的“健康状况”外,研究监测工程状况的累计记录有助于对工程设计进行修改,并通过观测数据与理论上和试验中预测的工程特性指标进行比较,以便了解设计的合理程度。3)有利于改进分析技术。工程设计一般需要根据岩土、材料特性和结构性能的保守假设来进行严密而复杂的力学分析。这些假设是用来规定设计中的“未知数”或不定值。监测提供的资料及各种因素对工程运行性能影响的评价,将有助于减少这些未知数,从而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分析技术及工程试验,从而使未来的设计参数的选择更趋于经济、合理4)有利于提高人们关于各种参数对工程性能影响的认识。岩土体成分和结构的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及不连续性决定了岩土体力学性质的复杂性,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人们在认识上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借助监测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4监控测量项目和测点数量41监测项目42监测基准5测点布置平面图6测点布置剖面图7各监测项目的监测周期和频率8监测仪器设备及选型9监测人员的配备10监测项目控制基准值11监测报告的送达对象和时限12监测注意事项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