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伯乐不常有”一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呜之而不能通其意。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B15、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执策而临之B、马之千里者C、策之不以其道D、食之不能尽其材B16、与例句中加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当余之从师也A.益慕圣贤之道B.录毕,走送之
fC.无丝竹之乱耳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C17、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腰白玉之环C.当余之从师也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18、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和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或置酒而招之
D
19、解释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
①以衾拥覆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俯身倾耳以请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答案:①介词,用
②连词,作“因为”解
③连词,相当于“而”④连词.作“因为”解介词,译为“拿”
2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____________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月:________⑶沿溯阻绝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____________
f⑴毫无⑵日月⑶顺着,释为顺水而行⑷即使21、分辨下面加粗的“之”的不同用法。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4执策而临之()1代词“它”2定语后置的标志3助词,“的”4代词,“它”22、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孔子云:何陋之有?(4)花之富贵者也。答案:(1)的,助词。
(2)它,代词,代核舟。(3)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4)表提顿,助词,不译。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