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蜂”的话,介绍蜜蜂家族的生活。写法上层次比较清楚,先介绍蜜蜂的种类,然后介绍工蜂的职责,然后是信息的获得和传递,最后是家族的繁衍。文中多处用到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比较生动。酿蜜的介绍适当了运用了数据,很有说服力。摘一、导读真情是文章的生命;矫饰是文章的大敌。每逢作文,为什么一些同学常常东拼西凑,生编硬造,千篇一律,总给人“似曾相识”之感?究其原因,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写“真话”的力度不够。那么,如何改变这种作文现状呢?只有引导学生写真话,才能在真情实感中,学习技巧,写出新意。叶圣陶先生在给《学作文报》的题词中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空话、套话。”首先,命他们想说、喜欢说、有东西可说的题目。要使他们养成叙身边事,写身边物,勤观察、勤思考、勤悟人间冷暖的练笔习惯。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拓宽生活的视野。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可论;师长、亲朋、同学,人人可写。比如:经常与亲人交流,尽可能多地浏览报刊,多留意街头四季的变化,学会倾听来自自然的声音,听听音乐,参观艺术展览等,用心贴近,从这种观察中,获取活生生的写作材料,引起学生无限的联想。当然,若没有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朱自清的笔下就不会奔涌着春的勃勃生机;老舍的笔下也不会有济南“温晴”的冬天;若没有对生活的深切感悟,宗璞的
f笔下就不会奔腾出生机盎然的紫藤萝瀑布。所以,应让学生贴近生活,感悟生活,用鲜活的语言表达生活,使他们在作文实践中得到心灵的熏陶,尝到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的甜头和乐趣。最后,写作要创新,要有创造性,不要引导学生一味地模仿。然而,时下一些学生的作文却充满着模仿的痕迹,其原因是各种优秀作文汇编充斥市场,不少同学购买这些优秀作文乐此不疲。到写作时,脑子里浮现的都是篇篇范文佳作,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没有自己的血肉,这样的作文实在无法让人提起兴致多看它一眼,更别说创什么新意了。2001年高考,湖北一考生的《给班主任的一封信》是一篇满分作文。之所以能获得满分,不是靠巧妙的构思、精美的语言,而是靠作者那支无矫情、不造作的笔,那份真真切切的话语。因此,认认真真地阅读,老老实实地写作,本本分分地感动,在真情实感中学习技巧、创造新意,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源头活水”,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