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请两名同学分别用优美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依据:《新课程》提倡学生要了解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语言含蓄与凝练的特点。)4文本研习(1)借助问题思考讨论,分析全词。①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②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后,老师加以明确。①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②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依据:诗歌重在多读,并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2)感受“看”字领起的秋色图,回答问题。①在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②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仔细品味文中“独立、染、击、翔”等词的好处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意象和意境:意象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象”指的是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是带有诗人情感的客观事物。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依据: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所以对于一首诗词的鉴赏,我们一定要抓住其中的意象和意境,因为诗人的情感是通过意象表达出来的。)欣赏《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赏析: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依据,承上让学生理解意象的概念并学会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⑶词人面对着这一幅生机盎然的秋景图想到了什么呢?生机盎然的景色想到:“谁主沉浮”。(依据:让学生理解这个句子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由上阙的写景转为下阙的抒情)四人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下阕思考以下问题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b、这些“同学少年”是怎样的一群人?c、最后三句有什么作用?老师明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