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8412
梁平法施工图注意点
一、主梁1截面尺寸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2010抗震规范6311》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2010抗震规范6312》净跨与截面高度比不宜小于4《2010抗震规范6313》注意:相邻两跨梁宽宜相同,梁高可不同。2纵筋(1)经济配筋率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12~16,当>16时,采用封闭箍筋代替135度弯钩的普通箍筋,避免弯钩走位。应≤20,否则箍筋的最小直径要增加2mm(《2010抗震规范6333》)。梁跨中经济配筋率:06~08(2)实配面积与计算面积的关系梁端支座:控制在计算面积的95~100,采用不同直径钢筋组合。梁端底面和顶面的纵向钢筋量的比值三级不应小于03(《2010抗震规范6331》),否则应将支座配筋进行调幅,但总调幅不应超过075梁跨中:控制在计算面积的100~110,尽量采用同一直径。悬挑梁:顶部面筋可适当放大到11~12倍。底部钢筋一般为面筋的14,箍筋全长加密。(3)直径、根数A一般直径选用范围:14mm~25mm。每一排钢筋应对称,若双排筋则第二排钢筋根数至少2根。第一排若有不同直径钢筋组合时,角筋直径宜大,平法表示
f2018412
时角筋写在前面。组合钢筋的直径级差不能大于2级。B三级抗震框架梁的纵筋直径应≤120柱在该方向的边长(《2010抗震规范6342》),举例柱为500mm×500mm时,梁纵筋直径宜取25mm。C梁宽250mm时,2~4根,宜≥3根;梁宽200mm时,2~3根。D当梁面筋根数已经为规范的最小间距时,梁底筋单排根数不得多于梁面筋单排根数。E面筋和底筋的净距要求也是决定根数的一个原因,具体查《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或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上册。(4)通长筋A三级抗震不应少于2φ12(《2010抗震规范6341》)B当梁净跨大于42m、通长钢筋比例超过67且通长钢筋直径不小于三级钢18mm时,宜改用“焊接通长筋”形式。3箍筋(1)直径A三级抗震最小直径8mm(《2010抗震规范6343》)。B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20,否则箍筋的最小直径要增加2mm(《2010抗震规范6333》)。(2)肢数梁宽≥350mm时,纵筋根数最少4根,需配4肢箍。梁双筋截面,且一层内纵向受压钢筋≥4根时,需配复合箍。《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94》梁端加密区箍筋肢距三级抗震时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2010抗震规范6343》)
f2018412
(3)间距三级抗震加密区最大间距为mi
(8d,150,hb4)d为纵筋直径《2010抗震规范633》)。非加密区最大间距查《2010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