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二、简答题1、分析评价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其中的一些主张虽然并非首创,但是经过胡适的吸收融会,达到了新的高度。尤其是“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说,旗帜鲜明,目标明确,对建设中国现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比之晚清白话文运动主要着眼于把白话作为向群众宣传的语言工具,以及在古诗文的框架内添加一些俗字俗语,是大为进步,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主张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重大影响。2、分析评价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胡适的理论文章虽然也涉及到文学的内容方面,但基本倾向是文学的形式改良。陈独秀则从政治革命、伦理道德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关系论述文学革命的必要性、必然性,态度异常坚决。陈独秀是当之无愧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将和急先锋。3、分析评价周作人的《人的文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的重要文章。他把“人的文学”定义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这种“人道主义”并非是慈善主义,而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他以这种理论来反对违反人性的礼法制度和兽性的遗留,把违反人性和人道主义的旧文学作为“非人的文学”加以排斥。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与胡适的提倡白话文的文学主张一起构成了新文学运动的两个中心理论,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发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4、简析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现实主义是文学主潮,文学革命倡导者们,多数是社会、思想改革的有志之士。他们的文学思想,倾向于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苦难的现实主义。在文学创作上,鲁迅以及新潮社的小说,《新青年》的诗,主要也都是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也是这时期一股强大的文学思潮,代表人物是郭沫若,他的文学思想与创作都表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现代主义文学还只有部分的引进和介绍,并被一些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作家吸收其某些因素于创作中,还没有产生纯粹的现代派作品。五、论述题一、分析评价文学革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