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动药081班现代分子生物学资料
第一章绪论
编辑:杜华伟
一、三大发现:列文虎克的细胞学说、焦耳用实验确立的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二、分子生物学定义: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主要指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保持(损伤和修复)、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与调控。三、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1、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2、基因的表达调控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构
四、DNA发现的几个实验:美国科学家AVERY用S型和R型致病菌侵染小鼠的实验、美国科学家HERSHEY在1952年从事的同位素分子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
第二章
一、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
染色体与DNA
真核生物染色体有蛋白
原核生物:DNA形成一系列的环状附着在非组蛋白上形成类核。
质和DNA组成,蛋白质包括组蛋白(H1,H2A、H2B、H3、H4)和非组蛋白。2、C值是一种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C值往往与种系的进化的复杂程度不一致,某些低等生物却有较大的C值,这就是著名的—C值反常现象‖。3、DNA的一级结构:指4种脱氧核苷酸的连接及其排列顺序,DNA序列是这一概念的简称。4、双螺旋的基本特点:双链反向平行配对而成;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骨架,碱基排在内侧;内侧碱基通过氢键互补形成碱基对(A:T,C:G)。5、DNA的二级结构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产生的双螺旋结构。是有Watso
和Crick在1953年共同发现的。分类:右手螺旋(是其通常存在形式):ADNA,BDNA。左手螺旋:ZDNA。6、超螺旋:DNA双螺旋结构中,一般每转一圈有十个核苷酸对,双螺旋总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正常DNA双螺旋额外的多转或少转几圈,就会出现双螺旋空间结构改变,在DNA分子中形成额外张力,若此时DNA分子的末端是固定的或是环状分子,双联不能自由转动,额外的张力就不能释放而导致DNA分子内部院子空间位置的重排,造成扭曲,即出现超螺旋结构。从DNA到染色体过程的压缩过程:①核小体的形成是染色体中DNA压缩的第一个阶段,在核小体中DNA盘绕组蛋白八聚体核心,从而使分子收缩至原尺寸的17。②染色质细丝盘绕成螺旋管状的粗丝,每个螺旋管包含6个核小体,其压缩比为6。③螺旋管进一步压缩形成超螺旋,压缩比是406×40×5。7、DNA的半保留复制:由亲代DNA生成子代DNA时,每个新形成的子代DNA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而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