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何德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让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相对于体育场中的小蚂蚁),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2.设问: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二、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1提出问题: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2.学生阅读课本P54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核外电子的运动有没有固定的轨道
f(2)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什么(3)核外电子是在什么地方运动的(4)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什么(5)现在发现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有几层(6)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几个3.师生归纳结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4.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把图3-1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制作成挂图,借此引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理解电子分层排布)5.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6.练习巩固: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7.展示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8个(He为2)少于4个多于4个原子结构的稳定性比较稳定不稳定不稳定
8.教师设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制造探究情境,诱导学生下一步的探究)三、探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