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棉花对微量元素吸收的动态规律研究一、简表研究项目主持人名称类别保护性耕作棉花对微量元素吸收的动态规律研究基础研究学科分类农学申报学科领域植物营养学
依托实验室姓名职称
植物科技学院农业试验站性别学位中级2职称讲师教授讲师副教授所在单位植物科技学院植物科技学院植物科技学院植物科技学院男硕士初级博士民族汉出生年月其它硕士生3项目中的分工制定技术路线,布置及管理试验进行试验设计和理论分析土壤及植株样品采集和制备土壤及植株样品测定1978年2月12日2001年8月来校工作其他参加单位数
蓝色多瑙河讲师
所在单位总人数高级4姓2名年龄30523036
植物科技学院
项目组成员
省去省去省去省去
申请经费
4.00万元
起止年月
2008年1月2010年12月
研究内容和意义
摘要:不超过300字(概括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关健问题、标志性成果等)棉花保护性耕作模式以保墒、增温和除草,防止土壤板结、流失,减少沙尘产生量,提高水分利用率及养分利用效率为主要目标,综合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深松、地膜覆盖播种等多项技术措施。本项研究拟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精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保护性耕作下棉花对微量元素吸收的动态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保护性耕作制度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养分利用方面的有力依据。同时,通过植株中微量养分积累的动态分析,可深入剖析保护性耕作下棉田土壤环境的变化以及揭示耕作制度土壤环境养分吸收这一农业生产系统的连锁反应及动态规律,为保护性耕作在棉花生产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并指导当地的棉花生产和微肥合理施用。
主题
1主题词数量不多于三个;2主题词之间空一格(英文用分隔)。
f中文英文
保护性耕作棉花微量元素Co
servatio
tillageCotto
Micro
utrie
ts
二、立论依据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及其它措施,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在棉花生产过程中与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相结合,即能达到保土保水的目的,又能符合当地农艺的要求。棉花保护性耕作模式以保墒、增温和除草,防止土壤板结、流失,减少沙尘产生量,提高水分利用率及养分利用效率为主要目标,综合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深松、地膜覆盖播种等多项技术措施。保护性耕作起源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