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三个“第一”,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
一、价值定位
这个高峰就是教育家,没有好教师,没有大家,建构起来的教育高度从何而来?名师从何而来?教育家从哪里诞生呢?所以我坚定的认为首先做一个好教师,名师、特级教师他首先是好教师,他不是好教师,他成不了名师,成不了特级教师,更成不了教育家。这里反应的问题就是中国教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浮躁,我认为是有浮躁现象的。有人说世界上有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其实它是最糟糕的,这门学问叫什么,这门学问叫成功学。他们认为这门成功学是一粒毒药,在某一个早上就能成功,成功学收到的是失败学,所有老师都要追求成功但不能吃下成功学这粒毒药。克服在教师成长中的名师浮躁现象,更要克服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浮华和浮夸,让教师安于从教,让教师安下心来,把自己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做一个好教师。
我最近读一本书叫做《教育人类学》,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的人类学家、哲学家博尔诺夫。书里讲了两种教育,一种教育叫连续性教育,另一种教育叫非连续性教育。在座的老师对非连续性教育肯定比较熟悉,非连续性文本。他说的学生的连续性教育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那就是学生是可塑造的,因为他可塑造所以我们连续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他进行教育。一个学生他不能只是连续性的教育,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他一定会遇到很多突入其来的问题。这问题可能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危机、家庭变故了、父母离异了、生二胎了、生活上发生什么问题了。这些危机他不是偶然的,而是人的生命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面对这艰巨的任务学生有连续性的发展,还有非连续性的发展,那么教师就要有连续性的发展。所谓非连续性的发展,要克服功利、克服刻意,不要功利地、刻意的追求成为专家。老师们成名成家是时代的要求、是学生的要求,是合理的,但是也不能刻意,目的性不能太强。所以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目的颤抖”,指的是目的太长了太功利了,你太刻意了就不能追求了,这个目的就会让你颤抖起来,最后是不能成功的。当前的教师发展名师成长是不是在注意连续性发展,打造自己的同时也要注意非连续性发展,自然一点更真实一点。这种非连续性发展和连续性发展结合在一起,那么我们名师就能更好的、更健康地成长起来。
在这种体验之下,教师应该有一种自我的认知,自我的定位,那就是好教师、好人。首先做一个好人,我知道建筑学界有一个最高奖叫普利兹克奖,获得这个奖的有一个华人,他是东南大学的毕业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