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或公转)运动。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间(前后)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直射点位置赤赤道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移动方向向北向南向南向北对应点BCAD
1
fB
AD(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
C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春分或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
昼夜长短出现极昼范围
全球昼夜等长全球昼夜等长
(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气候划分: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趋势关系时间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6月22日至12月22日3月21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方向向北移动向南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昼渐短,夜渐长,12月22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6月22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昼渐长,夜渐短,12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全球昼夜平分
★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圈层结构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上地幔顶部)第二章★课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1、(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2)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的现象现象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人造烟雾的防冻效果晚秋或寒秋,霜冻出现在晴朗夜晚及“十雾九晴”成因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可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低,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
2
f吸收作用: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3)大气运动(4)热力环流: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