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通信光接口和长距离局间通信光接口。不同的应用场合用不同的代码表示,见表61。
表61光接口代码一览表
应用场合
局内
短距离局间
长距离局间
工作波长
m1310
13101550
13101550
光纤类型
G652G652G652
G652G652G653
传输距离km≤2
~15
~40~60
STM1
I1
S11S12
L11L12L13
STM4
I4
S41S42
L41L42L43
STM16
I16S161S162
L161L162L163
代码的第一位字母表示应用场合:I表示局内通信;S表示短距离局间通信;L表示长距离局间通信。字母横杠后的第一位表示STM的速率等级:例如1表示STM1;16表示STM16。第二个数字(小数点后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工作的波长窗口和所有光纤类型:1和空白表示工作窗口为1310
m,所用光纤为G652光纤;2表示工作窗口为1550
m,所用光纤为G652或G654光纤;3表示工作窗口为1550
m,所用光纤为G653光纤。
63光接口参数
SDH网络系统的光接口位置如图61所示。
CTX光缆设施CRX
发
接
送
S
R
收
插头
插头
图61光接口位置示意图
62
fSDH原理
第六章光接口类型和参数
图中S点是紧挨着发送机(TX)的活动连接器(CTX)后的参考点,R是紧挨着接收机(RX)的活动连接器(CRX)前的参考点,光接口的参数可以分为三大类:参考点S处的发送机光参数、参考点R处的接收机光参数和SR点之间的光参数。在规范参数的指标时,均规范为最坏值,即在极端的(最坏的)光通道衰减和色散条件下,仍然要满足每个再生段(光缆段)的误码率不大于1×1010的要求。
631光线路码型
前面讲过,SDH系统中,由于帧结构中安排了丰富的开销字节来用于系统的OAM功能,所以线路码型不必象PDH那样通过线路编码加上冗余字节,以完成端到端的性能监控。SDH系统的线路码型采用加扰的NRZ码,线路信号速率等于标准STMN信号速率。
ITUT规范了对NRZ码的加扰方式,采用标准的7级扰码器,扰码生成多项式为1+X6+X7,扰码序列长为271=127(位)。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码型最简单,不增加线路信号速率,没有光功率代价,无需编码,发端需一个扰码器即可,收端采用同样标准的解扰器即可接收发端业务,实现多厂家设备环境的光路互连。
采用扰码器是为了防止信号在传输中出现长连“0”或长连“1”,易于收端从信号中提取定时信息(SPI功能块)。另外当扰码器产生的伪随机序列足够长时,也就是经扰码后的信号的相关性很小时,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弱各个再生器产生的抖动相关性(也就是使扰动分散,抵消)使整个系统的抖动积累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