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不断,就能培养出很会听“话”的孩子。另外,家长注意,有的小孩玩得最起劲时不要叫他,因为这正是他最集中注意力的时候。(二)、课外阅读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是家长们十分头疼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一般而言,如果家长有阅读的习惯,孩子成长中耳濡目染,自然就会形成阅读习惯。”
(1)用故事吊孩子的胃口
小学阶段的孩子,听觉的接受能力比视觉强,很多东西自己读不太懂,但听别人讲就能理解。因此,小学阶段家长多给孩子读故事对孩子大有裨益,如家长每晚睡前给孩子读一个故事,引起孩子的兴趣,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后,家长就会发现收获不小。
(2)让孩子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作为家长,应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大胆让孩子自己选购,因为孩子对自己选购的书总是乐意翻看,甚至爱不释手。这是激发孩子阅读的有效方法。当然,在让孩子自由选购图书的时候,父母也要帮他筛选,毕竟,孩子还不是真正懂得如何正确选择书籍。
(3)陪读
第7页共26页
f仅供参考
对于孩子喜欢的书,家长可以放开让他自己去读;但对于一些他不太感兴趣而又有用的书,家长可尝试陪读。对此,家长可紧跟教材的内容,每周陪孩子阅读一定的篇数,帮助孩子理解阅读材料,并要求孩子回答课后的问题,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此外,建议家庭备《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遇到孩子有不懂的问题,可与孩子一起查阅资料,或是佯装自己有不懂的问题,让孩子主动去查阅资料并告知。
(三)自理能力
孩子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要慢慢培养他们独立的意识。比如:一定要孩子尽快学会自己收拾书包,据我了解,我们班还有部分家长到现在还在为孩子装书包,总怕孩子忘带东西,总是不信任孩子,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这样的家长其实是糊涂的家长。正是您的不信任造就孩子日后的不自信,正是您的勤快造就孩子日后的懒惰,正是您的任劳任怨让孩子变得依赖、任性、自私、没有责任心。也许您认为这是小事一桩,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没有小事之说,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都在日常的点滴小事上渐渐形成的,且根深蒂固。因此,当孩子有承担责任能力的时候,家长尽量要拒绝对他提供帮助,这样,您的孩子才能真正长大。
(四)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宜过高
在测验中,不要强求孩子考满分,但更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长不要以分数论英雄,一年级主要是培养学习习惯,知识并不复杂。分
第8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