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农村小学如何实践课程改革20110308174327转载标签:杂谈【摘要】:本文主要以我们学校的现状,从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实施课程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当前农村小学实施课程改革必须结合自己的特色,深入挖掘各种有用资源,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加快课程改革与创新向纵深发展。【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成长家长参与关注情感切实可行
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课改工作在乡村小学已铺开。但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存在着很大差距,加上这次改革来得太迅猛,学校、家庭与社会都缺少足够的准备,所以,农村小学课改的帷幕刚一拉开,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就我校情况看,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1、教师的教育观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2、参与、支持课改的氛围难以形成。3、教学上,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在侵占着教育“市场”。4、农村家长对教育的关注程度制约了教学质量。5、考核教师,评价学生方法滞后。6、教学设备老化,信息闭塞是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活力。我们在实践中深切地感到,我们教育教学的差距应当是全方位的,而教育观念的差距是最本质的。课改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课程改革不是单纯的技术方法的更新。如果说新课改是一场教育革命,那么它首先是一场思维方式的变革。新课改更加注重如何关注人,怎样发展人。它给学校带来的影响决不应当是教学本身,因而课改只抓住“纯教学”不放,很难取得实效。于是,我们抓住了课改这一契机,以改变思维方式为核心,力求带动学校整体教育的发展。在尝试中,我们找到了问题点,发现了闪光点,目前学校教学工作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具体做法如下:一、以全新的办学理念引领教育工作在管理实践中,我们感到:如果教育思想不统一,学校整体很难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中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不能及时得到认可,甚至有的教学行为重复着无用功或负教育,使学生越学越死,学生本有的灵性被机械的教学所吞噬。魏书生等教育家的教育经验总是无法成功“移植”的现象,我想可以用思维方式的差异作出合理的解释。在不同的思维方式支持下,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教学观,出现不同的管理行为,教育教学行为。教育比其它行业更需要思考,无思不为教,教育应当是灵动的,应该在不断的实践和思考中得到提升。基于以上理解,我们结合实际确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塑造形象,注入情感,深化内涵。我们以环境建设为发展的起点,以家校合作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