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地区古生代大地构造相基本特征与成矿
北山造山带的形成涉及多个微陆块、岛弧、洋壳和增生杂岩等在早古生代至早中生代长期的、多次的俯冲和碰撞拼贴作用,总体是经历了大陆裂解→多岛洋→沟弧盆体系→碰撞增生→构造迁移→多旋回造山的演化历程1。多样的构造背景,复杂的地质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使该区具有较优越的成矿地质构造条件,多年的地质工作已在该区发现众多黑色、有色、稀有、贵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地。本文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系统概略地阐述北山古生代大地构造相基本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成矿作用。1构造单元划分本文采用杨合群等(2012)提出的划分方案2,具体见表1,图1。1缝合带界线;2构造单元界线;3国界;4省界;5推测断裂带2各单元构造相特征与成矿21大南湖—雀儿山—狐狸山早古生代活动边缘带该带主要分布泥盆纪、志留纪、奥陶纪火山—沉积岩系,且多具岛弧火山岩特征。该带西段发现了梅岭、红石、红海、红山等块状硫化物型矿床,毛启贵等(2010)通过锆石离子探针UPb同位素定年获得红海块状硫化物铜—锌矿体上盘围岩底部酸性火山岩的年龄为(4163±59)Ma,为成矿时代上限年龄,KAr
f同位素定年获得矿体下盘围岩年龄为(424±7)Ma,反映了最晚一期成矿热液活动时代3。该带东延蒙古国境内,曾发现OyuTolgoi斑岩型铜金矿床,黑云母钾硅酸盐蚀变岩KAr法年龄值为(413±3)Ma4,矿石中辉钼矿ReOs年龄为(372±12)—(373±12)Ma5,形成于志留纪—泥盆纪岛弧环境。22公婆泉—东七一山早古生代活动边缘带大量研究认为公婆泉—东七一山一带的公婆泉组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相关的浅成斑岩体(英安斑岩)产有公婆泉铜矿床,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4201Ma①。聂凤军等(2002)对东七一山萤石矿床进行了钐—钕同位素测定,获得等时线年龄值(511±5)Ma,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认为,该矿床是加里东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成矿热液与壳源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有关6。另外,该地区公婆泉组与后期侵入体之外接触带处形成矽卡岩型Fe、W、S
、Mo矿化。23白玉山—方山口—鹰嘴红山早古生代被动边缘带带内分布的罗雅楚山组、西双鹰山组、双鹰山组等为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洋盆开裂前离散期的沉积建造。其中双鹰山组由含炭硅质岩、泥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含磷钒铀锰矿,典型矿床(点)有沙坡泉锰矿床、平台山钒磷矿床、马鬃山锰矿床、大水风化淋滤型锰钴矿、麻黄沟西磷钒矿点等。被动边缘于泥盆纪碰撞造山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