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②环境变量,即实验的环境,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等
f力比多学院httpbbslibidosc
③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型、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健康状况等
④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机能状态、特性等产生一时的变化,将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引起被试反应的自变量,如疲劳、焦虑等。
自变量的控制:1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由Bridgema
提出该概念。指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就是操作定义例如,把疲劳定义为,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时间量。
2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所谓自变量的水平,指自变量的一个取值因素型实验的自变量一般不超过4个水平如果考察线性关系,可取35个水平,如果函数关系复杂,至少要5个水平
2因变量的种类与控制
因变量的种类: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的差异反映的正确性反应标准主观指标主要是口语纪录因变量的控制:1反映控制,目的:是让被试的反应确实发生在实验者感兴趣的因变量纬度上。其中指导语能够控制被试的反应,指导语应符合以下要求:内容确定完全简单明确标准化
2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一个恰当的因变量指标应该具有:可靠性,有效性,敏感性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
3避免量程限制:天花板效应与地板效应:反映指标的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
3额外变量及其控制
额外变量的定义:又叫控制变量,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被试的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3匹配法:旨在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使用匹配法的具体做法就是:先就某些与实验有着高相关的特性对所有被试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匹配分组让实验组和控制组相等。
f力比多学院httpbbslibidosc
4随机化法:被试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它的逻辑是:如果总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到任一处理组,那么可以期望随机分别形成的各处理组的各种条件和机会均等。
5统计控制法:事后采用统计技术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6抵消平衡法:ABBA法,拉丁方法
上述各种方法为实验者提供了控制额外变量的有力手段,但它们各有所长,所有实验者应分析实验的具体条件,适当地运用它们。
三实验设计详见朱莹,北大实验心理学
四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