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发:山西平遥古城文化景观探讨
山西平遥古城文化景观探讨
宋才发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北京100081)
一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距省城太原市西南100公里左右,地处东经112°11′,北纬37°14′。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相传帝尧初封于陶,故“平遥”史称“古陶”、“平陶”;虞舜时属并州;大禹治水后属冀州;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赵。平遥境内的“中都”,春秋时期是晋国古邑,战国时属赵;秦汉时属太原郡(秦始置平陶县,西汉置中都县和京陵县);西晋时属太原国;北魏时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为避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名讳,遂改“平陶”为“平遥”①。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并延续至今,这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城市。平遥人杰地灵,哺育了许多杰出人物,历史上载有西晋文学家孙楚、东晋史学家孙盛、著名玄言诗人孙绰。当代也涌现出了许多神州栋梁,学界名流。有经济学家李予昂、著名外交家郝德青、著名历史学家侯外庐、著名画家李琦、著名文学研究专家王瑶、著名作曲家巩志伟、歌唱家郭兰英和阎维文、著名②晋剧表演艺术家程玉英、著名工艺美术大师薛生金等。这些杰出人物的丰功伟绩,构成了平遥古城厚重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山西平遥商业繁荣,门类齐全,票号、钱庄、当铺、中药店、绸缎庄、杂货铺以至扇子、灯笼、戏装铺等,遍布于平遥的大街小巷。越护城河,穿拱形城门,登上古城楼,只见城角楼四立,射击孔与望洞环布;城外四野开阔,南北无阻;下楼只见青砖白瓦,飞檐翘角,古风古貌依然,因而许多古装戏都在此地拍摄外景,连布景都不需要用。平遥古城古时是军事防御重地。据中国历史记载,明代初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就定下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国策。其中的“高筑墙”就是要建造各县、州、府的城墙,③使其高大、坚固,便于防守,以抵御北方各民族的武装南侵和内战。因此,平遥古城四周的城墙高大深厚,城门内外设置重重防御工事。后来又发展为中国早期金融行业在山西的中心。目前全县境内拥有“平遥古城墙”、“双林寺”、“镇国寺”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古城共有6座城门,南北各一,东西各二,每座城门均为重门瓮城,瓮城顶建重檐木构城楼,城墙四隅筑有角楼。乌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灵一样圣洁。因而平遥素有“龟城”④之称:南门曰“迎熏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