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10.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
①④③

⑦②⑤
图10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
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强指数年夏季风偏强,弱指数年反之。左图为东亚19601999年陆表和海表温度的距平变化,右图为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完成11~12题。
f11.19601999年间,东亚地区A.季风环流越来越显著B.陆表温度年际变化总体比海表温度大C.1999年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D.1985年以来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12.根据图示信息推断,1966年和1980年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旱涝情况是A.1966年北旱南涝、1980年北涝南旱B.两个年份南北皆涝C.1966年北涝南旱、1980年北旱南涝D.两个年份南北皆旱北京市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右图中大图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小图示意苏门答腊岛。读图完成13~14题。13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①与②风向不同大气环流不同B.③与④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C.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高度不同D.①与⑥植被相似气候类型相同14苏门答腊岛曾多次发生重大泥石流灾害,其原因有①距海较近,降水丰沛②地形崎岖,坡度较大③多火山灰,土质坚实④处板块边界,岩石破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回答15~16题。
f15.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海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16.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A.岩洞B.岩礁C.沙滩D.海岸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右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7~18题17.形成“蜂巢”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18.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