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勤奋感对自卑感(711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本阶段的任务是获得自
我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乱。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7繁衍感对停滞感(2550岁)8完善感对绝望感(50岁死亡)
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整个人格和社会性的核心结构,主要包括:自我
概念、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体验以及自我同一性。
f中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特征、能力、态度、信念、价值
观的总的认识,包括对自我的身体表征和心理表征。自我概念产生于自我知觉、社会比较及
自我维持。在小学阶段,自我概念发展的显著特征是能够认识自我的心理特征,产生了心理
自我。从小学到中学,个体的自我概念变得更加心理化,更抽象、连贯。
自我评价是个体在参考他人的表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的基础
上,对自己做出的有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这三个方面的看法与评估。
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
中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
自尊是通过自我评价而产生的自我价值感。
儿童期自尊的等级模型:
总体自我价值
学业能力社会接纳运动能力身体外貌行为举止
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概念
玛西亚把个体同一性的发
展状态划分为四种类型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短暂的情绪状态,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的特点。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但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情绪状态。
第五章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试误联结说):桑代克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现代教
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联结,联结是一种渐进
的过程。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学习的实质: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
固和恢复的过程。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
行为。前者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后者不与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这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研究的对象。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是强化。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正强化也叫积极强化,
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也叫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延误、
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能增加学生做出积极行为。
一级强化与二级强化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又称观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