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
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教案课时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问什么的重要性。2、品悟写作方法:(1)用三个事例证明观点。(2)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重点难点:重点:能从具体的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的题目就是要阐述的观点,作者通过三个事例进行了论证。那么这些科学家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靠的是什么呢?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二、比较阅读,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独立朗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句子中的“?”“!”各指的是什么?生1:“?”指的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生2:“!”指的是解决了问题,发现了真理。2、作者不用文字而是用符号代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1:这里用符号而不是用文字,能形象的表述由“?”到“!”的“拉直”。生2:能让我们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的区别和联系是“拉直”二精读三个事例。1、明确所指。默读第3、4、5自然段,说一说三个事例中的“?”分别是什么?“!指什么?由“?”拉直成“!”的过程是怎样的?生1:第一件事例中“?”指“这是为什么呢?”;“!”指的是“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过程是“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生2:第二个事例中“?”指“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指的是“制成石蕊试纸”;过程是“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生3:第三件事例中“?”指“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指的是“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过程是“百思不得其解、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2、感悟“见微知著”
f优品课件
的重要性。(1)三个事例中,科学家是如何发问题的?大家默读找到并勾画出来。生1:“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