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科特则进一步指出,高效率的企业领导花在领导上的时间,已由40增加至80,即使是最基层的管理者,也要花20的时间用于领导。由于企业变革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领导而非管理,因此缺乏领导将导致发生错误的几率激增,也常使不事领导的高阶主管落入各种陷阱。
国内企业家尤其民营企业家在企业壮大后,有多少能心甘情愿地把企业交给经理人去打理,自己真正去做“领导”的工作?
“病根”批判:角色定位不清,不利于领导与管理团队发挥协同作用。
批判伪中国式领导现象,并不是与某个企业或具体企业家有什么过结。我们急切希望中国企业能由伪中国式领导质变为真正的中国式领导。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威在接受《经理人》采访时表示:“我不觉得中国式领导与西方式领导会产生冲突,我们的中国员工就非常喜欢史密斯公司这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西方企业文化,它成为我们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14
f“虽然中国企业领导者注重人情化,西方领导者追求理性化,但两者具有优势互补性,一旦有机结合,对企业发展就非常有利。”中大集团总裁助理邵雨补充说。
“在实际领导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习西方领导的科学性,同时将中国式领导的艺术性结合起来,切不可只强调艺术性,因为失去科学性的艺术性领导将导致随意性。”大连振邦集团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慈焕玉在接受《经理人》采访时说。
领导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既需要中国元素,也需要他国养分。正如国内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关键要把握好中国式领导的核心“中国理念,西方标准”。
附文: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大管理包括领导,小管理则不包括,但两者概念又不同。管理主要在于计划、组织和控制,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预见性,并把事情做对,以建立企业秩序;领导主要是确定方向与愿景、协调关系和激励员工,并做对的事情,以打破陈规而着力变革。
领导是艺术,管理是技能,但两者没有优劣之分,也不能相互取代。企业处于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行业,领导和管理各有偏重。
15
f■创新中国式领导
中国式领导要适应国际化,企业家就要从自己的领导和管理思维变革入手,努力把自己的领导风格锻造成建设型而非防御型。下面主要从具体企业及其领导者的角度,来说明中国式领导究竟该如何创新。
李嘉诚: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合一。
创新点:中西合璧,人企
柳传志:领导交班“无缝衔接”创新点:成功让企业第二代守业者分业而治。
张瑞敏:上下同欲者胜用企业文化践行全员沟通。
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