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乡建设力度最大、面貌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也是我市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外形象迅速提升的时期。综合实力跨上大台阶。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是2005年的3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到45505亿元和30117亿元,分别比2006年年初增加29009亿元和18984亿元。五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412亿元,外贸出口达到5741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达到1005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33倍、3倍、47倍。五年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的项目34个、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0个。五年新增私营个体企业45236户、个体工商户138967家、个私注册资本12849亿元,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144、287、1338。销售收入超百亿企业新增12家,累计达到13家;入库税收超亿元企业达到35家;五年上市企业新增11家,累计达21家。结构调整取得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3611346调整到2010年的3456040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73878亿元,是2005年的3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79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14,2005年提高了148个百分点。比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097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国内外游客总数突破2700万人,是2005年的21倍。规模农业面积达到136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614,水稻单产实现全省“八连冠”。科技创新迈出大步伐。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2
f233,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以常州科教城为引领,探索形成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新模式。全市引进重大研发机构59家,实施产学研项目2000余项;新建企业“两站三中心”392家,累计502家。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引进海外人才1802人、创业团队300个。全市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76家,累计授权专利20241件,其中发明专利1412件。城乡面貌发生大变化。城市骨架拉大、功能完善、管理创新、环境优化。南部新城166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建成,西太湖整治保护开发利用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北部高铁新城全面启动。东大门21条主次道路建设全面拉开。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50平方公里增加到230平方公里。运河南移、城市高架、快速公交、城际高铁、空港改造、奥体中心、博物馆、规划馆、大剧院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运。建立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建成区数字化城管全覆盖,被评为全省优秀管理城市第一名、“全国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