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二情节结构。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课文由七支曲子组成。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定下沉郁、悲怆的基调。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重点写明孝陵、明故宫的残败和秦淮一带包括长板桥和旧院的冷落。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寓寄了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
第七支曲子是尾声写苏昆生凭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诗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全篇主旨。
f三曲词鉴赏。
通过对曲词的鉴赏主要品味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北新水令】一曲“山松野草带花桃”描写苏昆生肩挑柴草、信步走来的形象点出他在南明灭亡后隐居山林的樵夫身份。“猛抬头秣陵重到”“猛抬头”三字不仅可以使人想见苏昆生心怀亡国之痛、低头沉思的情形而且陡然一转表现了他的感情的急剧变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发现“秣陵重到”的情态。“重到”的“重”字提起全篇表明了南明灭亡之前和灭亡之后、往昔和今日的时间界限引出苏昆生目睹的南明灭亡之后南京的凄凉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基调。“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写的是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这里一连用“残”、“废”、“瘦”、“空”四个词作修饰语。以“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显凄凉。“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本应是游人如织、笑语喧哗的古城如今却是只剩“萧条”夕阳古道上连个人影也见不着。这些描写生动具体寥寥数字就真切地呈现了南京城郊战后伤痕累累
f的凄凉景象。
【沽美酒】一曲描写的是长板桥边的景象。长板桥本是歌妓集居之地风景十分优美如今却美景全消。不但昔日横跨青溪的半里长桥如今已没有一片红板而且秋水长天行人稀少冷清清的夕照下只见剩下的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