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纲阐释(1)鉴赏诗歌的形象。(2)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4)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考点分布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表达技巧是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真题共赏】
1、(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2、(2012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落叶注修睦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第1页
f【注】修睦:晚唐诗人。(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