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向石蕊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4.(2分)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A.氯化铁B.氢氧化镁C.小苏打D.汽油【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铁离子溶液、亚铁离子溶液、铜离子溶液都含有颜色。【解答】解:A、氯化铁溶液是黄色,故A错;B、氢氧化镁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B错;C、小苏打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故C正确;D、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故选:C。【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5.(2分)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锌、钙、碘”指的是()A.元素B.分子C.单质D.原子【分析】“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物质中的“锌、钙、碘”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一般以无机盐类物质存在,则是指元素。【解答】解:A、商品中的“锌、钙、碘”存在于无机盐中,有利于人体吸收,则“锌、钙、碘”是指元素,故A正确;B、在上述商品中“锌、钙、碘”不能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且金属不能存在分子,故B错;C、单质能与商品中的成分反应,且不利于人体的吸收,故C错;D、在上述商品中“锌、钙、碘”不能以原子的形式存在,且原子不能单独存在,故D错;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联系,学生应能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的性质来分析生活中营养元素的存在,借助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及微粒的存在形式来分析解答此类习题。6.(2分)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1B.1滴水大约有167×10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21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个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