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地块坡度达20度以上。
4)土壤和植被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属红壤,耕作层一般厚3050厘米,表土PH值一般为590430。呈酸性,有机质一般在3081之间,属较为丰富,全氮0046605xxxx60xxxx12201等。项目区主要的地类为荒草地,地表植被覆盖主要以栎类为主,分布有少量的思茅松、水冬瓜、木荷、黄檀等树种。项目区粮食作物以稻谷、玉米、小麦为主。5)自然灾害项目区主要的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每年都发生的春旱使大春作物的播种期延迟,冬旱使小春作物严重欠收,严重影响农业生产。12、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所在的勐朗镇地处澜沧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国土面积700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20xx年总人口36589人,共9848户,其中农业人口34302人。全镇共有耕地面积103409亩,其中水田20xx4亩,旱地82885亩。勐朗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镇,有汉族、拉祜族、佤族、傣族、哈尼族等12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87。20xx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6490万元,人均纯入1040元,粮食总产量1287万公斤,人均有粮288公斤,本村财政收入780万元。
f待建项目区地处勐朗镇塘胜村民委员会,距镇政府5公里,有国土面积86平方公里,辖19个村民小组,3556人,共902户。现有耕地面积xxxx2732亩(人均076亩),旱地xxxx5亩)。20xx年末,全村粮食总产1691万公斤,农民人均口粮377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661万元,人均纯收入1095元。有甘蔗地4818亩,大牲畜1435头,生猪3041头,家禽9433只。
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究其原因,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和农田道路基础设施不配套,项目区的耕地一直未得到有效利用,致使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低下。在低收入的经济条件驱使下,项目区农民积极性较高,加上有县政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政策支持,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能。
2、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设施县城到项目区100公里,有乡村公路到达塘胜村民委员会驻地,交通比较方便。从塘胜村到项目区有田间道可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项目区内有部分农村田间小道,是农民为方便行走自然形成的土路,基本上呈自然分布,比较零乱,占地较多,路面坑凹不平且宽窄不一,下雨易积水,较泥泞,而且互不联通,没有形成通畅的田间道路体系,需要根据土地平整对道路重新进行布置,形成利于耕作、方便生活的田间道路体系。(2)水利设施项目区虽然水土资源丰富,但项目区荒草地成片,长期处于荒芜
f状态,杂草丛生,项目区内没有成型农田水利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