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淮阳一高高一B何红娟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忽视文化教学等问题从语言、文化、教学的关系出发,通过自身在教学工作的实践提出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并提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建议。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1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人类之间的信息与情感,帮助人们进行交际。而语言与文化又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语言不仅仅是符号系统,它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了解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永远运用不好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2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尝试:(一)词汇渗透。作为语言基础的词汇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主要的作用。词汇的意义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文化载荷量最大。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不同,对相同的事物或经历也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例如“龙”在中国是神圣,吉祥和权力的象征,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而在西方的圣经中,龙却是凶物和罪恶的象征。因此英美报刊中对“亚洲四小龙”的翻译是“FourtigersofAsia“,而不是学生所理解的“Fourdrago
sofAsia”。又如中国人一般形容人笨用“猪”,而西方人却说asstupidasagoose。汉语中用“眼红”表示嫉妒而英语却用“gree
withe
vy”表示等等。例如,“dog”这个词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表层意义都是一样的,但在中国文化中,dog常被用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如走狗、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而在西方文化中dog却象征人类忠实的朋友,甚至是家庭的成员,如:aluckydog幸运儿,acleverdog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