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整改,不得拖延;(二)对检查出的隐患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做到“三定”(即:定措施、定负责人、定完成日期),“两不交”(即:班组能整改的不交到车间、车间能整改的不交分公司);(三)检查出的隐患必须及时整改。如限于物质或技术条件暂不能解决的,必须采取并落实风险消减措施,然后定出计划,按期解决。公司里无力解决的,及时向公司主管部门写书面报告,申请安排解决;(四)凡查出的重大隐患,在未彻底整改前,各有关部门、各车间应采取有效的风险消减措施并由生产部监督执行;(五)暂时不能整改的设备,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分别列入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和检修计划限期解决;
f(六)对未按期整改的隐患,实行《隐患整改通知单》办法,由安全管理人员填写,经生产部签发,由车间负责人签收并在规定时间内负责处理完毕,《隐患整改通知单》应存档检查;(七)各类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和节假日检查,其检查结果和整改情况必须认真保存备案;(八)凡查出的各类隐患,因没及时整改而造成事故,要追究隐患发生车间安全负责人的责任。十、事故隐患范围:(一)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二)导致事故发生或扩大的生产设施、安全设施隐患;(三)可能造成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十一、事故隐患治理设备的管理、实施、验收:(一)事故隐患治理设备实行分级管理,生产部需建立治理完成情况和效果考核验收等管理档案,并负责日常的隐患治理设备的监督检查及备案工作;(二)对各类事故隐患的整改要做到“四定”(定整改方案、定资金来源、定设备负责人、定整改期限),“两不推”(班组能解决的不推给车间,车间能解决的不推给公司);(三)对一时不能整改的事故隐患,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加强监护;(四)安全主管领导须对事故隐患的整改负首要责任,技术负责人应对事故隐患整改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负责。十二、各部门及车间负责对所管辖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治理设备进行全面的组织实施,按计划完成,并做好治理设备的竣工验收工作。十三、各车间要高度重视事故隐患的管理工作,落实责任。安全生产检查小组依据发现事故隐患的难易程度,隐患危险性,发生事故的后果程度及事故隐患处理情况等内容,进行综合评定,对发现重要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同时对不认真进行事故隐患整改而酿成事故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