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和组织,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空间范围其意义: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关系:1法律主体:有资格在法院打官司的单位(成为原告和被告的)2会计主体:所有要进行会计独立核算的单位和组织所以会计主体包括法律主体。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企业、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分公司、企业里面的车间、部门都可作为会计主体待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其意义:持续经营确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为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提供了依据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运营,所负的债务将正常偿还。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进行计提折旧。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连续的、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其意义:界定了经营活动的时间范围。便于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我国的会计分期:以公历1月1日到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又细分为半年度、季度、月度(这些为会计中期)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意义确定了会计核算的手段我国记账货币的要求:1以人民币为记账的本位币2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其中一种外币为记账的本位币,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一定要折算为人民币3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货币计量前提还包括币值不变这一假定,即假定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每一单位货币或同量货币具有完全相同的价值会计基础,是指会计事项的记账基础,是确认会计主体收入、费用的标准
f包括:1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基础,又称应收应付制、应计制,按收益、费用是否归属本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费用我国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2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收付制、现金制,按收益、费用是否在本期实际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费用我国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份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及行政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会计信息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