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学情分析与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并说明你是如何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教学设计的。
本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有所得”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上课伊始我就创设如下情景今天是聪聪妈妈的生日聪聪“妈妈生日快乐”妈妈“真乖礼物包装得真精美妈妈考考你包装这份礼物时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呢”聪聪“”我顺势把问题抛给学生从而引出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设计意在赋于教材以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二个环节实践探索、获取新知。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独立感知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我请学生闭上眼睛触摸长方体的各个面感知“表面”的含义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这一做法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实物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第二个活动合作交流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开放的情景和问题学生往往会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所以在这个教学环节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为每组准备了一个大小不一的长方体让他们利用这个长方体通过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并结合它的基本特征和表面积的意义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期间我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指导他们的实践倾听他们的发言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大约经过10分钟的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后我就会让各小组汇报估计情况如下有的小组直接观察立体图有的小组沿着棱把长方体纸盒展开无论哪一种探究方式都比较容易发现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把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相加第二种电脑演示用上下面的面积加前后面的面积再加左右面的面积从而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长×2长×2宽×2宽×高×高×第三种上、前、左面的面积和乘2从而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老师及时的点拨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如果学生没能发现以下这种方法我就适时地指导学生沿着棱把长方体纸盒展开引导学生把长方体纸盒分成侧面和上下面两大部分从而挖掘出长方体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