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r
亚低温疗法用于脑复苏的国内外研究概况r
更新日期:20110217傅一明r
r
r
  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发展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水平已有明显提高但由于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差易引起不可逆损害导致脑复苏失败而影响了心脏骤停后整个心肺脑复苏水平。减少脑缺血对脑组织的损害提高脑复苏水平已成为现代急救的关键所在。r
  近10多年国内外学者对脑复苏的研究越来越多改进脑复苏方法主要包括[1]①加压再灌注。②紧急心肺旁路。③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等。④低温疗法。中度低温效果确切但因其在应用中难于管理和引起的并发症而受到限制[2]其中亚低温对脑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对心血管等其他系统无不利影响是脑复苏中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亚低温指温度在34~36℃。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结果均表明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复苏效应。同时人们对其机制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r
r
1 低温脑保护效应机制的研究进展r
r
  到目前为止有实验结果为依据的低温脑复苏效应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r
11 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减少脑组织乳酸蓄积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低温脑保护机制主要是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减少乳酸堆积后又发现脑缺血后局部脑组织对葡萄糖利用率出现明显障碍30℃低温能促进局部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恢复使脑组织ATP能量维持在正常范围。近年来通过对31磷磁共振光谱分析技术动态测定脑组织pH值结果发现31~35℃低温能明显促进脑缺血后脑组织pH值恢复到正常范围提示低温可减轻缺血后脑组织酸中毒程度[3]。Shiozaki等对16例脑创伤患者采用34℃低温治疗结果表明34℃低温确实可降低患者的脑组织氧耗量[4]。r
12 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 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低温对脑缺血损害后血脑屏障保护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4]。有作者观察了30℃、33℃、36℃、39℃脑温对脑血管结扎20分钟脑缺血动物血脑屏障的影响,结果表明,36℃低温时大脑半球血脑屏障明显破坏,30~33℃低温治疗时血脑屏障完全正常,39℃高温时脑缺血动物大脑半球、丘脑、海马和纹状体广泛性血脑屏障破坏,较正常脑温脑缺血动物血脑屏障破坏更严重。用电镜观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变化发现血脑屏障破坏的超微结构特点主要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吞噬增加和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及受损内皮细胞渗透性增加等[4]。朱诚等研究了30℃低温不仅可保护脑缺血后血脑屏障且可有效地抑制损伤后急性高血压反应并认为可能是低温对血脑屏障起保护作用的原因之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