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产违法行为危害后果D.配合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13、__是负刑事责任的依据。A.具备犯罪构成的要件B.具备犯罪构成的证据C.具备犯罪构成的现场D.具备犯罪构成的条件14、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__。A.轻微振动B.局部振动C.生产性振动
fD.全身振动15、在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中,设备的__是设名异常或故障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设备故障诊断的客观依据。A.状态向量B.系统特性C.寿命D.性能16、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施__制度。A.审批B.登记C.淘汰D.监管17、__是指在应急组织中承担具体任务,并在演练过程中尽可能对演练情景或模拟事件作出真实情景下可能采取的响应行动的人员。A.模拟人员B.评价人员C.参演人员D.排练人员18、甲是一名连续工作10年的电工,并参加了单位组织的知识更新教育;乙是一名连续工作6年的锅炉操作工。甲、乙二人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于2009年6月刚完成复审。下列关于甲、乙二人《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复审的说法,正确的是__。A.到2011年6月,甲、乙均需要再次进行复审B.到2011年6月,甲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乙需要再次进行复审C.到2011年6月,甲需要再次进行复审,乙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D.到2011年6月,甲、乙均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19、未成年工是指__。A.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B.年满16周岁未满20周岁的劳动者C.未满20周岁的劳动者D.年满18周岁未满20周岁的劳动者20、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级别分为三级,在一级紧急情况中,通常由()作出主要决定。A.紧急事务管理部门B.现场指挥部C.事故单位负责人D.生产安全监督部门21、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试运行,目的是检验体系策划与文件化规定的__、有效性和适宜性。A.充分性B.必要性C.合理性D.系统性
f22、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过程就是__。A.直观经验分析的过程B.安全检查的过程C.安全分析的过程D.事故预防的过程23、以下属于潜在职业性致癌物的是()。A.芳香胺B.氯乙烯C.铅D.芥子气24、某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__。A.由本单位工会领导组织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B.应急预案的评审均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组织C.预案评审后,经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并上报有关部门备案D.除评估本单位应急能力外,还评估相邻单位应急能力25、犯罪构成亦称__。A.犯罪条件B.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