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一、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现状目前,农村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面临诸多的问题,如农村学校待遇偏低导致优秀教师流失;教师学习专业与所教科目不对口;青年教师缺乏专业人士引领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大“绊脚石”。(一)骨干教师严重流失。目前,农村骨干教师流失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因各种原因而选调入县城教育质量好、待遇高的学校的老师也大有人在。这些教师大多是专业技能高超的县(市、区)级骨干教师或教坛新秀,他们都是学校师资队伍中的栋梁、学科带头人,他们的离去对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紊乱,也给学校的教育质量带来一定制约作用。(二)教非所学,学非为教。由于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使农村学校中高级职称教师越来越少,初级职称的青年教师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大多数是教龄不到5年的新教师。这些教师中,有一大部分“教非所学,学非为教”。有的教师在学校里学政治专业,但到了单位里却要教数学,这中现象十分普遍,这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育十分不利。还有,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明显凸出,在大部分农村学校,语文、数学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80以上,而英语、计算机、艺术、体育和综合实践课教师严重缺编,
f很多学校都把音乐、美术、常识技能课程看作是次要科目,随时放在一边,任课教师也都是其他教师兼任。此外,农村教师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三)专业研究意识淡薄。由于地处农村,各种信息闭塞,农村青年教师学习机会较少,很多老师认为,只要把课上好,就是尽到了教师的责任了。许多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创新意识欠缺、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许多农村青年教师努力进取都是为了自己职称评审,为了自己能加到几百元的工资。等到职称评审通过后,这些教师的进取心一下子消退了,他们都不再去研究,也不再去写论文,很多时候都是在应付各种检查。很少有教师为了能成为学校某学科的带头人而去努力的。在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师的专业研究意识淡薄,信息化专业知识能力欠缺,将严重制约着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影响了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二、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途径由于新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多、知识广、理念新为了尽快调整我们的教育观、课程观和学生观以及提高我们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途径。一通过培训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