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先秦文学
概述:上古期的第一段。诗歌、散文、小说、戏曲。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儒(文学的社会功能)、道(文学的审美价值)。“诗言志”、“法自然”、“温柔敦厚”先秦文学的形态及其特征:一、诗、乐、舞相结合。二、文、史、哲不分。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一、夏商文学(巫文化)1、诗歌。《九歌》、《诗经商颂》2、散文《尚书》所录《禹贡》和《甘誓》两篇,据说是夏代的遗文;《商书》中的《盘庚》是可信的殷人作品。二、西周春秋文学礼乐文化1、散文(1)历史散文:《春秋》、《左传》、《国语》(2)诸子散文:《论语》、《墨子》、《老子》2、诗歌———《诗经》三、战国文学(百家争鸣)1、散文。诸子散文:《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历史散文:《战国策》2、诗歌:《楚辞》《诗经》之后的又一个诗歌高峰
第二章《诗经》
概说: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编集:一、采诗说。班固《汉书食货志》二、献诗说。《国语召公谏弭谤》三、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分类:风(160)音乐曲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十五国风、雅(105)正,指朝廷正乐。大雅(31)和小雅(74)、颂(40)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颂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应用和流传:赋诗言志四家诗: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今本《诗经》,就是“毛诗”研究简说:用于经学。(开始于汉代、绵延至清代的一门专攻儒家经典的学问。)1、汉学重考据训诂。汉、唐。(研究诗经的典型著作:以毛开头的)2、宋学重义理阐述。宋、元、明。批判毛。代表:朱熹的《诗集传》。3、清代朴学:汉学复兴,宗汉而攻宋内容:一、祭祖颂歌。二、农事诗《七月》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三、燕飨诗。四、怨刺诗。五、战争徭役诗六、婚恋诗艺术特点: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中国现实主义的开端)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三、体裁(句式)、章法、语言。1、《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2、重章叠句的章法特征3、语言特色:朴素简洁、精练准确、绘声绘色地位和影响:一、抒情诗传统二、风雅与文学革新三、比兴的垂范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