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橡胶溶液、医疗用品、食品工业、内胎、胎体等;RSS2:
胎体、内胎、缓冲层、工业制品等;RSS3:胎面、胶管、输送带、轮胎翻新、胶料,是斜胶胎的主要原料;RSS4:各种橡胶杂品;RSS5:各种低级橡胶制品。国产SCR5的质量和性能与国外RSS3基本相同,具有可替代性。
国产5号胶除了在物理性能上有差距外,在产品一致性,质量稳定性方面也存在差距,这也是部分企业不用5号胶的原因之一。3
第11页共130页
f号烟胶片今年在国内进口量中占有的份额很小,子午胎生产基本不用,作为斜交胎生产原料,其定格定位偏高,3号胶今年的价格比20号胶高100美金吨,在斜交胎生产上20号胶可以替代3号烟胶片,导致3号烟胶片在中国的使用量降低。
第12页共130页
f三、天然橡胶现货市场
(一)中国天然橡胶市场
1、中国天然橡胶生产历史
橡胶树是热带雨林植物,世界上主要天然橡胶生产国都集中在赤道以南10度到赤道以北15度之间的热带地区,超越这一地区被视为植胶禁区。海南农垦处于北纬18度以北,更是在禁区之列。早在1906年,老华侨何麟书却在琼海县万泉河上游地区(如今的东太农场)种植橡胶成功。有了成功的先例,就预示着这项事业一定能够在我国发展。种胶要有种子,解放初期,我国同植胶的东南亚各国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无法通过外贸途径获得橡胶种子,创业者只好把采种的希望寄托在华侨留下的那些残老胶园上。1952年8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一师党委作出《关于开展采集橡胶种子立功运动的决定》,提出了“一粒种子一两黄金”的口号。
种植初期由于没有经验,在未经改造的草原地区种植,橡胶直接受到风寒等自然灾害的侵害,导致失败。一年之后,创业者们终于悟出了道理,植胶生产来了一个“大转弯”,确定了“依山靠林、以林保胶”的方针,实行了对不同类型的地区,采取不同的种胶措施。地处原生草原生态环境的农场,采取先营造防护林改造环境,然后植胶。幼苗种下后,形成“林、胶、覆盖加环山行工程”的生产结构。这样促使胶林间形成相对的静风环境,以适应橡胶树需要相对静风、高温、高湿的生态特性。经验的总结,使海南农垦的橡
第13页共130页
f胶生产在1952年至1958年的起步阶段,就奠定了发展基础。此期间共植胶67万多亩,并于1958年实现第一批橡胶树开割。
中国橡胶生产真正是从1952年,到今年已经整整50多年的历史。50多年以来,中国天然橡胶种植业的发展,经历了艰难与波折,整体上产量呈现稳步增加的态势,产量年份最低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