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布置方式与支护工艺初探2006621
1、概述安徽淮南潘一矿投产于1983年12月26日,是淮南矿业集团公司第一座大型现代化矿井,多年来一直承担着繁重的产量任务,属于典型的高强度开采矿井,今年产量可达到400万吨。131煤层是潘一矿的主采煤层之一,煤厚4875米。矿井投产初期,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全部采用分层开采工艺,形成了目前在采区阶段内,实体煤区段和底分层区段并存的格局。2002年,随着矿井第一个放顶煤工作面的成功回采,标志着采煤技术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必将带动矿井其它专业技术的发展。“采掘并举,掘进先行”,掘进技术必须迎头赶上。2、问题的提出潘一矿是高瓦斯突出矿井,131煤层的瓦斯含量更是达到了15m3t左右,且为
高突煤层。在掘进过程中,由于必须严格执行“四位一体”防突措施,每月实际进尺时间仅占全月的13不到,严重制约了掘进的单进水平,平均月进仅90米左右。而工作面推进,由于在回采前采取了全面的瓦斯消突措施,回采进度大大提高,平均每月可以达到120米左右,采掘进度比例严重失调。
潘一矿131煤层的顶板为复合顶板,直接顶为2242米厚的泥岩和砂质泥岩,中间发育0208米的132煤层,向上为粉细砂岩老顶。加之综放面的回采巷道跨度较大,一般在46米以上,所以采用锚杆支护时,顶板的控制难度较大。若要跟煤层底板掘进,则要丢顶煤,而该煤层的f值只有15左右,采用锚杆支护基本上不可能成功。但若要采用架棚支护,增加了上、下风巷改棚和回棚工序,将严重制约放顶工作面的高产高效。综上所述,潘一矿的综采放顶煤工艺要得以健康、持续地发展,就必须解决掘进的进度问题以确保采面接替、解决巷道的支护问题以确保高效回采。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矿井逐渐探索出从调整巷道的布置方式和改进支护工艺两个方面来解决上述问题。3、问题的分析与解决31关于进度问题。在高突煤层中掘进巷道,如果没有条件预先进行区域性消突,那么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四位一体”防突措施是必须的,对掘进进度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能不能通过科学的布置巷道解决这一问题,是矿井多年来积极探索的课题,并于去年取得了成功。通过在相邻工作面采空区内的底分层中外错式布置综放面的上风巷即将待掘工作面的上风巷布置在上阶段采空区内,既避开了瓦斯的影响和矿山应力集中带,又有效地解决了沿空送巷的煤质问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2关于支护问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