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诗歌神话
关于海子的个案分析
〔摘要〕海子的诗学观念全然涉于西方的诗歌王国,崇尚原始力量,即悲剧性,渴望在中国摘要〕成就种伟大的集体的诗,融合中国的行为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他的独一无二来自将个体生命直接化为诗歌光焰的渴念,来自他孤军深入的勇气和“只能如此”的语言形式。海子自杀了,以自己的生命实践了对信仰的真诚追问,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为信念而自杀的诗人,这其间有其生命的脆弱和偶然因素在内,但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这似乎是一场诗歌神话的覆亡。当诗人无限的追求“太阳”纯粹时,也似乎注定了要接受最为炙热的质问和痛苦,诗人又无疑是孤独的,所以死亡便成了一场在所难脱的劫难。诗歌中过客形象的出现也带出了诗人两个致命伤:学识不足;过于年轻。关键字〕〔关键字〕太阳;史诗;纯粹;死亡
前言
关于诗人海子的简单介绍:海子,原名查海生,1961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在农村长大,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被分配至北京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创作大量的文学作品。他说:“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为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一解析海子的经典文本尸体是泥士的再次开始尸体不是愤怒也不是疾病其中包含着疲倦、忧伤和天才海子《土地王》刘小枫在《诗化哲学》中宣称:诗人自杀是20世纪最令人震惊的内在事件。“从某种意义上讲,诗人的自杀,象征着诗人生命价值的最大限度的实现和确证”。可见,自杀,尤其是诗人的自杀,是一件十分严肃而庄重的事件,特别是对于海子这个疯狂写作并以自己的鲜血来献祭的天才诗人来说,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海子,这个对人类苦难充满无限同情、以“短命天才”自诩疯狂写诗的孩子,这个从麦子之乡走出来的农家之子是如何踏上诗歌的征途,并最终倒在路上的呢?在艺术堕落成招贴和装潢的今天,我们有必要质问一次:海子的一生对我们有何启示?如何评价海子的诗歌?我们在海子的诗歌中走近海子的内心和他的诗歌。1诗人的事业诗人本人是如何看待诗歌和诗人的,这无疑对于我们理解海子的诗歌和创造甚至是诗人的本身的悲剧都有很大的意义。作品创作的内心化,诗歌抒情表意的私人化,是我们在进行诗歌文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