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从属道德。由于这道德具有超道德的宗教本体性质,所以,包括皇权在内的一切,在理论上就都应服从或从属于它。从而,心性论谈高于治平方略,圣贤位置胜过世俗功勋,影响所及,就是上面讲的那些,连官吏的选拔考核也不以政绩功业而以个体道德作为标准。假道德、假道学不胫而走,社会机体在极端虚伪的衣装中腐烂。专求“内圣”的宋明理学在现实中就走到了这一步。(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以后,官吏考核、升迁、评论多半以是否尽忠尽孝、廉洁奉公等道德品操为标准,而行政才能和政绩如何则少问或根本不问。B道德要求压倒一切使原来的封建官僚体制日趋闭塞、腐朽,日益丧失了本来就不高的行政效能,后果是理学成为了统治的意识形态。C从原始社会后期一直到西周以至春秋时代,道德常常就是政治,群体命运经常取决于首领们才德的氏族政治传统代代延续。D宋代有一个重要的转折变化,个体操守与行政标准、道德与政治一直有着密切联系却既不完全也不需要合为一体的情况发生了改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朱熹高度赞扬二程,他们的出现使得“此理说透”,但此后至清,不仅没有唐代那样显赫的事功,连唐代那样的名相也少见了。B北宋起,中国形成了没有力量能制约的绝对君权,如何维系具有庞大权力的官僚体制和拥有绝对权威的皇帝本身成了一大问题。C以“正君心”为标号的哲学政治理论出现在北宋王安石改革失败、朝廷不断改变政策之后,并逐渐在南宋末年至清占据统治意识的地位。D官吏的选拔考核以个体道德作为标准而不问政绩功业,以致心性论淡高于治平方略,圣贤位置胜过世俗功勋,假道德、假道学盛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理学抬高“内圣”,专求“内圣”,道德要求重要性超过一切,而在现实中理学却走到了社会机体在极端虚伪的衣装中腐烂这一步。B没有人格神宗教传统和有效办法,“正心诚意修身齐家”被提到空前的本体高度,来维系整个封建社会纲常秩序以及其官僚体系。
fC宋代理学吸收了佛教,把宗教和世俗伦常结合起来。经理学的推动,政治与道德逐渐合为一体,政治即道德,道德即政治。D理学建立起具有中国特点的政教合一的统治系统,极力追求政不脱离“教”。理学具有了宗教功能,带有了某种道德神学的特征。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孝伯,高平公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