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基于供求框架的分析
摘要基于供需框架分析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发现,相关研究既指出了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分析了目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供给、资金投入机制和需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又从各层面和维度提出了相应建议。但已有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予以高度重视:将政府作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乃至唯一供给主体,没有将企业、民办培训机构等非政府力量纳入进来;对于新一代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内容提出的新要求缺乏研究;对于培训资金的筹措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和实证分析;未能将各大利益主体统筹纳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中。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供给;需求一、引言不同研究者对农民工的概念界定是不一致的,有的研究者认为,农民工就是指拥有农业户口但离开土地从事非农经济活动的雇佣劳动者,因为进城农民工引发的社会问题远比在乡农民工突出,也有研究者把农民工研究的视角主要放在进城的那部分农民工上。本文中所说的“农民工”主要是指那些户口仍在农村,但已完全脱离或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依靠在城市所有制企业打工或从事其他服务行业为生的人群。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和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而日益凸显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农民工外出(或进入本地乡镇企业)务工主要以“体力型”输出为主,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城市企业和乡镇企业对农民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输出为主加快向以“技能型”和“复合型”输出为主转变1。但是,由于我国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缺乏适应二、三产业的职业技能,加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城市就业面临由原来单纯的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的升级阶段,迫切需要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力度2。珠三角区域的“民工荒”现象,表面上看是由于农民工待遇低造成的,其根源却在于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工文化素质低之间的矛盾3。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农民工培训来源于内源和外生的需求,一方面,表现在低素质农村富余劳力的“无限供给”与相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另一方面,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催生了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实紧迫性4。可见,农民工培训是继农民工在城镇“准入问题”以及“权益维护问题”之后的又一前沿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