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文献综述
作者:杨海燕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3年第02期
摘要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我国学者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研究,笔者检索了我国主要期刊,对与企业财务目标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分类和综述,以期能对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关键词财务目标股东价值企业价值利益相关者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动态研究许多学者都对我国财务目标的演进进行了研究,其观点大致相同,但也有细微差别。王黎(2010)认为我国企业财务目标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所有者缺位阶段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以股东价值为导向阶段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以相关者利益价值为导向阶段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体的演进为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马骏(2005)将财务管理目标的演进过程归纳为: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财富)最大化企业文化最大化。认为企业在制定财务目标时,应与战略管理目标结合起来,在这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并且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已经进入第五阶段,即企业文化最大化。袁振兴(2004)划分财务管理目标演进的三阶段与王黎相同,但是具体演进与之有区别,其将演化进程总结如下表:表1财务目标演化表二、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内容(一)单层次目标理论施涵(2006)从两种公司治理模式“股东至上”模式和“共同治理”模式探讨财务管理目标,前者对应股东价值最大化,后者对应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或长期稳定发展。王珉霏(2008)认为应该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主张用未来企业报酬贴现值计量。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处于两点原因:1)弥补了利润最大化的不足;2)符合我国国情。张萱(2010)与王珉菲基本观点一致,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优于其他目标,并且这种目标经过企业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与王珉菲不同的是,张萱认为价值最大化中的“价值”不是一个纯粹的量的概念,它同时具有质和量两方面的含义。量上意味着企业利润的逐年增加和对国家贡献的增加,质上体现着企业信誉的增加,形象的优化和企业职工凝聚力的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的增长,以及对国家财经法纪的遵守等。曹素娟(2007)同样支持应该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但是,她提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