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i、j两种商品为替代品,越接近于1越说明两者的替代性越强;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负,i、j两种商品为互补品;Eij0表明两种商品无关。16、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引起消费者收入变动之比。Ey1收入变动与需求变动成相同比例;Ey1收入弹性高,表明需求的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高档品;Ey1收入弹性低,表明需求的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必需品);Ey0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Ey0表示收入增加的时候买得少,收入降低的时候买得多。17、供给价格弹性:价格相对变化引起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化之间的比率。Es1弹性充足、0无弹性、无限大完全有弹性。受影响的因素有:时间、资金有机构成、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投入品替代程度。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经济人的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和理性的)但事实并非安全如此。2、效用: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到的满足程度。因为它是一种心理感受,是对商品或服务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因此效用没有客观标准。3、基数效用论:19世纪的经济学家们认为效用是可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效用量的大小。序数效用论: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师无法知道效用数值的,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4、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理论是应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
2
f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
5、边际效用理论: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效用的增量。(假定消费数量为Q,总效用为TU则总效用函数为:TUf(Q))MUdTUDQf'(Q),可看出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6、边际效用的变动是呈递减规律的:起初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当商品消费到一定程度,总效用达到最大是,边际效用为0,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7、消费者偏好基本假设:完备性可传递性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8、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这条曲线上的所有个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的各点的偏好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