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动能定理
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⑴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⑵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⑶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过程和方法:⑴体验实验与理论探索相结合的探究过程。⑵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理论探究的兴趣。⑵激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处理同一问题的兴趣,会选择用最优的方法处理问题。二、设计思路动能定理是力学中一条重要规律,它反映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跟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贯穿在本章以后的内容中,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它,对解决力学问题,尤其是变力做功,多过程问题或时间未知情况下的问题有很大的方便。本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为:
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引起思考,力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设计情景,进行理论探讨和论证,找出动能的表达式。
通过对前面探讨过程的深入思考,得出动能定理
通过具体实例,深化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理解,并规范解题步骤,体现其优越性。
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又很重要,所以安排两节课,一节新授课、一节习题课,以达到良好的效
果。本节教案为新授课教案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⑴动能概念的理解;⑵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五、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一、引入新课
回顾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
在实验的基础
提问:当时,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与速度学生回答:时,∝。
上深入探究,激
有什么关系?
当≠时,∝
发学生的学习
提问:当≠时,力对小车做功与速度的……
兴趣。
变化有什么关系?
学生直接参与
设计情景:建立模型,如图所示,某物
探究过程,增加
体的质量为,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的
感性认识。
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速度由增加到。求
从动力学和运动学的角度找出、、与、、的
f关系。
教师活动
选择学生的答案,投影学生的解答过程,归纳,总结。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①
学生活动
学生利用所学功的知识和运动学知识理论推导。
Fl
12
mv22
12
mv12
点评
让学生感受理论探究的过程,在学生求解的过程中要适度巡视,加以指导。
根据运动学公式:
v
22
v12
2al…②
代入得:Fmv22v12……③2l
移项得:Fl
mv22
v122
12
mv22
12
mv12
即得:
Fl
12
mv22
12
mv12
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