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一是皇帝制度的发展和皇权的加强。在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在中央政权中,皇帝制度不断加强,在君权与相权这对矛盾中,君权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相权却处在不断被削弱的过程中。二是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魏晋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健全,对后世影响深远。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两汉(1)地方行政制度:汉初在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二制并行,诸侯国不受郡县管辖。后来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导致王国问题严重。景帝和武帝时,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了诸侯王的军政大权,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此后,封国名义上虽然还存在,但已名存实亡。(2)监察制度①西汉的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为加强对地方的诸侯王和郡守县令的监察,把全国分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级别不高,但其代表中央,权力很大。②东汉的刺史制度。东汉时,刺史逐渐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到东汉末年,州逐渐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刺史改称州牧,成为州的最高长官。从此,地方行政区划转变为州、郡、县三级。2.隋朝地方行政机构实行州县两级制。3.唐朝唐太宗时,在州县基础上,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时,道演变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唐中后期,节度使实力日益膨胀,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4北宋(1)措施: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改变唐后期以来“君弱臣强”的局面,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对地方采取极端限制的措施,“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其中最主要的举措就是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使其徒有虚名;中央派文官做地方官,防止武将割据。同时,地方行政机构实行路、州、县三级制。(2)影响:宋朝对地方的极端限制,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分化事权”,导致政府机构严重重叠,官员冗滥,不仅严重影响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而且财政支出庞大,使宋政权陷入了“积贫积弱”的局势之中。5元朝元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上设行省。(1)目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
f(2)内容:山东、山西、河北作为中央特区,由中书省直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