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谈谈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体会
论十九世纪中期西方侵略下的中国和日本及其现阶段的发展
工业革命之后,以英国为首的各欧洲列强开始大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殖民地。与此同时,一股不同于以往的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渐渐打破各地区之间的孤立。在这股浪潮下,一个古老、神秘、富庶的东方大帝国和她那不起眼的小邻居,面对西洋人的坚船利炮,不得不被迫打开大门,睁眼观望这全新的,风云变幻的世界,并且要在传统和潮流间做出艰难抉择。由于不同的政治、地理、文化背景,她们各自的选择,虽谈不上相背,可是这些反应收到的效果,却是迥然相异的。世界的滚轮不停向前,到那个历史阶段1840年前后,这场对抗双方的不同姿态,可以说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多种因素的聚合在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形成了两种独特的文明。她们都经历了辉煌的帝国时代,然而,在同样遭受蛮族入侵后,神圣罗马帝国率先被击败并四分五裂,而东方的中国,在经历了短暂的分裂后又重新合拢,回到了老路上去,维持着其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然而,真是因为这一点,才使西方在近代走到了世界前列。他们较早的摆脱了传统风文明的枷锁,形成了多元化、充满活力、富有开拓精神的全新社会,而中国,则愈来愈僵化,继续着坚如磐石的、不可动摇的帝国结构。日本在某些方面类似欧洲。她的国家面积小,四面环海,山岭重叠,封建社会的结构不像中国牢不可摧。她相对不稳定,可改造和活动的空间相对大些;政府领导者和官员,也不像中国,因为国家太过富庶、稳定和儒家文化的根深蒂固,久而久之生成极端保守顽固、骄傲自满的思想。因此,面对西方浪潮的冲击,日本更易作出积极的反应,改革也容易得多。中国太大,太具有凝聚力,单凭几个思想开化的知识分子在宫廷内上几本奏折,却妄想颠覆整个僵化成铁板一块的社会,无异于钉子在墙上打洞,只是掉下来几块墙皮而已。更不用说以李鸿章为首的地主阶级派,学习着西方的技术,目的却在维持旧制度。差不多同时开始的洋务运动、之后的百日维新与日本明治维新,即是这一切的证明。不过,说到推翻封建制度,明治维新与中国的一系列变革(洋务、维新、辛亥等)都是与西方不同的。西方的顺序是思想、制度、器物,中国是与之颠倒,而日本则是一并统改。日本由于前面提到的原因,很快收到了效果,首先完成现代化并开始扩张,看似相当轻松。而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全部失败,整个国家仍在苟延残喘中挣扎前行。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