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键作用使链卷曲成螺旋状,每个回转含有6个葡萄糖残基,相对分子质量为105106Da。
图:直链淀粉的结构22、支链淀粉
支链淀粉是高度分支的淀粉,葡萄糖残基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构成主链,支链通过α1→6糖苷键与主链相连,分支点的α1→6糖苷键占总糖苷键的45。
图:支链淀粉分子的链状结构
图:支链淀粉的结构
23、糊化
(1)定义
淀粉的糊化,指未受损的淀粉颗粒不溶于冷水,但可逆地吸着水并产生溶胀,淀粉
颗粒的直径明显地增加,经过搅拌后淀粉水体系再进行加热处理,随着温度的升高淀粉分
子运动加剧,使淀粉分子间的氢键开始断裂,所裂解的氢键位置就可以同水分子产生氢键,
淀粉颗粒的体积增大,失去晶态。由于水分子的穿透,以及更多、更长的淀粉分子分散而呈
糊状,体系的黏度增加,双折射现象消失,最后得到半透明的黏稠体系。
(2)淀粉糊化的三个阶段:
①可逆吸水阶段,水分进入淀粉颗粒的非晶质部分,体积略有膨胀,此时冷却干燥,可
以复原,双折射现象不变;
②不可逆吸水阶段,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进入淀粉微晶间隙,不可逆大量吸水,结晶
f“溶解”;③无定形状形成阶段,淀粉糊化后继续加热则会使膨胀的淀粉粒继续分离支解,淀粉颗
粒成为无定形的袋状,淀粉分子全部进入溶液,溶液的黏度继续增高。将新鲜的糊化淀粉浆脱水干燥可得易分散于凉水的无定形粉末,即“可溶性α淀粉”。(3)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
①淀粉晶体结构,淀粉分子间的结合程度、分子排列紧密程度、淀粉分子形成微晶区的大小等,影响淀粉分子的糊化难易程度。
②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比例,直链淀粉在冷水中不易溶解、分散,直链淀粉分子间存在的相对较大作用力,直链淀粉含量越高,淀粉难以糊化,糊化温度越高。
③水分活度,水分活度较低时,糊化就不能发生或者糊化程度非常有限。④pH值,一般淀粉在pH为47时较为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于糊化,当pH小于4时,淀粉糊的黏度将急剧下降。24、老化(1)定义经过糊化后的α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放置后,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2)影响因素①直链淀粉起作用;②温度也影响淀粉的老化;③淀粉的老化程度还取决于淀粉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链长或聚合度)和淀粉的
来源(直连支链比例不同)。25、纤维素
(1)分布作为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成分,广泛存在于所有高等植物以及若干低等植物中。
(2)结构由1000~14000个D吡喃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