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和可比性。比如在不同高校的评比中,不能只注重最后的那个结果,还要考虑他们各自的成本和效率。r
效率性原则是指效率是评价的核心,评价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让资金更充分的利用。如何更大程度的利用资金便是现在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收益,还可以对国家财政支出产生正的外部性。r
有效性原则是指高校对资金的分配对将来是否会产生有利的影响。比如学校把资金奖励给作出卓越贡献的老师,老师便会更加努力的做科研;学校把资金用于美化校园,学生便会从此受益,学校的口碑自然就会好起来;学校把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学校的硬件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这便会提高学校自身的水平。r
有了“3E”原则,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便有了合理可靠的理论依据。r
2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r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上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r
21没有相关方面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虽然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建设一直在进步、一直在发展,但目前有关我国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的相关法制建设却近乎空白,这极大影响了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阻塞了前进的道路。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就很难顺利的制定绩效评价的有关政策、制度、办法。没有法律的保障,再高的执行力也体现不出来。r
22有效的监督机制尚未形成。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监督也是评价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没有合适的监督机制,绩效评价也就不能顺利的得到效果。在监督方面,我们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评价不能只局限于是否合理合法,而要更多的注重是否有效率,也不能找到问题就算了,还要监督有关部门来整改,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并得到解决的方法。监督过程直到问题被解决了,才能结束。r
23高等学校的绩效评价氛围不够浓厚,财政支出绩效意识不够强烈。许多高校都不注重管理和监督,这样导致高等教育财政资金困难与损失浪费并存,效率低下。比如学校申请到了一笔资金,可能把它分配用于建设教学楼,但是学校领导只是重视这笔钱是不是决定用在建教学楼上,而没有重视这笔钱的具体用在了教学楼的哪个地方,这样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浪费,资金便没有被充分利用。这就是高等学校不重视财政支出绩效的现象,使得高校会盲目的申请经费,不顾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