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ff2018年元月调考历史参考答案
序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
答案A
C
D
D
A
C
C
B
B
B
C
A
4025分(1)特征:
f以欧洲强国之间相对平等、尊重主权的国家关系为基础;在对欧洲以外地区不断殖民扩张过程中形成;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为秩序维系手段和基本象征;世界国际秩序伴随着强国力量对比与殖民扩张加剧处于不断调整变化中。(6分)
背景: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工业革命对市场的需求急剧扩大(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优势形成后自由贸易思潮的推动;英国与中国和平协商市场开放的失败,英国
对华贸易逆差局面未能改变;中国传统外交秩序(华夷秩序)与西方“世界国际秩序”的内在冲突;英国以印度为中心的亚洲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7分)(2)变化:
从因对国际法的无知而漠视条约到有意识遵守、利用国际条约再到谋求修改不平等条约(6分)
评价:清政府对近代条约由漠视、遵守到合理利用,一方面是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反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的见证。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被动融入世界,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对外关系的近代化和中国社会的进步。(6分)4112分观点论证说明:该题中的“传统文化”应做广义的文化理解,即不仅包括思想文化,而包括中国古代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类似观点一至观点四可以从两个方面或两个阶段予以说明;类似观点五六可以采用正反论证予以说明。观点一: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巨大挑战;观点二:晚清民国时期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出路存在局限性;观点三:晚清民国时期提出的以全盘西化取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局限性;观点四:晚清民国时期提出的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局限性;观点五:梁启超提出的将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明结合的主张具有合理性;观点六:毛泽东提出的将传统文化与科学理论和国情相结合的主张符合传统文化转型方向;
4415分(1)保举对象包括了康梁维新派;保举标准是涉及维新的时务;被保举者维新人士直接获得要职。(一点2分,三点7分)(2)晚清保举泛滥导致了吏治腐败;保举泛滥带来的弊端得到了当政者重视;1905年废除科举后要求保举制度做出相应调整;西式学堂教育的发展。(每点2分共8分)45(1)中国在新兴第三世界国家中影响力增强,对两极格局形成冲击;肯尼迪政府政策趋
f于缓和;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大力发展两弹一星。(每点2分共8分)(2)使中美保持接触,相互了解;有利于双方危机问题的处理;使美国政府逐渐接受新中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r